智能手机是电视新闻的未来对不对呢
然新闻消费者获取新闻的方式正日益从传统电视转向互联网,但好消息是他们也在要求更多的视频。这使精通视频的广播公司拥有超越其报纸竞争对手(他们也在试图应对数字化颠覆)的线上优势。坏消息是传统的电视新闻采集设备和工作流程(起源可回溯到上世纪70年代)不适合制作针对网络消费的视频。成本太高而过程太慢。消费者希望新闻快,按需供给(非线性),往往是直播,并且分发到各种尺寸的屏幕上,特别是手机屏。
过时的视频新闻制作的高成本是无法维持的,特别是在变现困难的线上,广播电视新闻提供商要与YouTube视频竞争,而谷歌和脸谱网等社交媒体*正在蚕食广告收入。
ENG自生自灭
广播公司为昂贵的电子新闻采集技术(摄录一体机、编辑系统和转播车);效率低下的工作流程和几乎过时的线性新闻节目格式所累。我们甚至不知道很多年轻观众是否愿意耐着性子看完一次新闻广播,因为他们根本不看电视。
在美国,由于各种因素(如FCC放松管制、有线和互联网竞争、媒体整合、大萧条等),电视新闻质量,尤其是本地新闻,一直在下降。低质量的新闻广播确切地说不吸引观众,因此也不吸引广告商。似乎不停的裁员导致深挖真实新闻的踏踏实实的采访记者越来越少。(美国劳动统计局预测采访记者就业率还将持续下降,未来十年还将下降9%。)新闻报道被审查和新闻通稿司空见惯。一些电视新闻策划侮辱观众的智商,如空洞无物的直播。
似乎美国的电视新闻机构都不遗余力上线。他们用互联网分发补充而不是取代传统的分发方式。他们依然依赖广播牌照挣大钱时开发的基于ENG的系统和方式。
不用水晶球就能看到我们将走向何方。描述这些趋势的关键字包括:线上、IP、视频、直播、点播、移动、小屏幕、快速和低成本。新闻传播将继续向这个方向前进,若电视台所有者继续抗拒变革,则速度很慢;若他们开始警觉且接受现实就较快。(传统ENG设备离开冷冰冰的、麻木的双手可以有多快?)
如果视频制作成本大幅降低,新闻机构就可以雇佣更多记者、加薪和勉强应付较少的广告收入。更便宜、更快和更好的新闻制作本身不保证线上财务成功或逆转新闻质量的落体般下降,但多少有帮助。
更低成本、更高速度智能手机新闻采集
1992年美国总统大选时,初次参选的前美国总统*以一句竞选金言:“笨蛋!问题就出在经济!”成功地转移了美国民众对于当时外交议题的关注。在1992年当时,美国的失业率从1989年的5.3%迅速攀升到了7.5%,引发广大民怨,因而回应柯林顿的这句口号,使他zui后赢得了选战,成功入主白宫。
“笨蛋!问题就出在工作流程!”是给试图找出新技术(尤其是与视频制作和分发有关的新技术)的部署方式的广播电视新闻的金玉良言。如智能手机等的技术正在取代摄录一体机、编辑系统和转播车。而如新闻现场和电视台之间的IP传输,正在取代微波和卫星链路。
不少电视台已经使用智能手机和IP传输,但程度非常有限。也许更糟糕的是,他们将过时的ENG工作流程强加于智能手机新闻采集上。这就是“笨蛋!问题就出在工作流程!”的原因。
事情要一步一步来:首先从一张白纸的、互联网优化的工作流程开始,然后增加使之工作的技术。正如圣经告诫不要新瓶装旧酒,新技术应有*的使用方式。
例如,采取这种更快速、更便宜的网络分发工作流程:
在现场撰写、拍摄和编辑(包括在适用时的旁白),直接发送现场报道和完整的包给台里,有时甚至直接发送给新闻用户的观看设备。
关键在于现场编辑,不是在编辑通常发生的台内。台内编辑是缠在传统视频制作脖子上的包袱。它是阻碍更快、更低成本制作的主要工作流程障碍。大多数新闻报道的视频编辑必须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提早,转移到新闻发生的现场。
现场编辑工作流程元素对电视新闻业来说不是新东西。从有带编辑系统和回传编辑过视频到台内的微波链路的ENG车起,它就不时被使用。现场编辑*不是一种主要的做法。
电话
微信扫一扫